燕农:十万落户指标“没人要”的反思

2013年12月02日11:06  四川在线-华西都市报

  “没有文凭学历限制,只要是高技能人才,都可以申请落户。”日前,广州市人社局局长杨秦透露,广东省正在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落户,按照分配要求,广州今年要完成16万高技能人才落户的任务,但截至目前只吸引了6万左右的高技能人才落户。杨秦坦言,结婚、购房、教育等多方面问题,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落户的意愿。(11月30日《南方日报》)

  高技能人才落户广州的门槛并不高,只要是国家人社部门认定的高级技师、技师、高级工,不受文凭学历的限制,即可申请并被批准入户。正因为门槛不高,在外来人口接近800万的广州,今年16万高技能人才落户的任务,时至年底尚有10万个指标“没人要”,不免让人觉得背后问题重重。一定程度上,或许既是农民变市民成本高的反映,也是城市过分强调经济属性的折射。

  身份转变的高成本,既有市场的因素,譬如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高,也有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因素,譬如住房保障。这些老问题,在面对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”的新定位下,应该有区别于以往的解决思路——即政府搭台,市场唱戏。政府所搭的台子,是尽可能为外来人员和市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,从而间接为企业吸纳人才和市场调整结构提供助力。这个台子搭得丰满与否,决定着城市的吸引力。

  广州落户指标“没人要”,打破了此前专家学者关于大城市户籍放开将人满为患的种种杞忧,相反却说明,户籍不是关键,关键是户籍所附带的公共福利。由此给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启示是,一方面,城镇化不能只是建楼盖房,必须回到以人为核心的道路上来,否则,大城市的户籍都“没人要”,又遑论新建的小城镇?另一方面,大城市在城镇化中并非就可以倨傲睥睨,以“老大哥”自满,而是在城市化的大框架下,还有诸多短板存在。

  城市落户指标遇冷,有人的无奈,也有城市的纠结,如何在转型期中消弭人才流动的羁绊,是改革需要回答的问题。

(原标题:十万落户指标“没人要”的反思)

(编辑:SN093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环球时报:可以不感恩,但别骂祖国
  • 环球时报:嫦娥三号不是脱离中国现实的孤军
  • 新京报:公路乱罚款比农药还“毒”
  • 新京报:张艺谋超生莫把特权当权利
  • 寇军:身家20亿官员是财产公开制度的拦路虎